陇东学院学报编辑部

JOUR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

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 氟负离子强场解离时的圆二色性

    陈建宏;郭中华;

    利用强场近似模型和一阶含时微扰论研究了氟负离子在圆偏激光场中的强场解离现象。通过计算发现,圆偏激光场中光电子能量谱对初态光电子的旋转方向(即磁量子数的正负)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通常被称为强场电离时的圆二色性,而且氟负离子强场解离时的圆二色性与激光波长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当激光波长处于多光子区时,电子初态与电场矢量反向旋时第一个能量峰的解离几率大于同向旋时的解离几率;而当激光波长为200nm时,情况刚好相反。

    2025年05期 v.36;No.15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ARIMA与Theil Index的瓦斯异常涌出态势评估

    李作泉;张巨峰;权继业;张建江;苗在全;王玉峰;

    为了更好地进行瓦斯异常涌出预测与预警,应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RIMA)模型与泰尔指数(Theil Index)模型相结合,以甘肃某矿东1102工作面为例,结合历史数据,分别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进行了参数优化,选取ARIMA(1,1,1)作为最佳模型,利用Theil Index模型构建了瓦斯涌出量的综合评价指标,对瓦斯异常涌出态势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ARIMA(1,1,1)模型,预测了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动态趋势,结合泰尔指数对潜在的异常态势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瓦斯异常涌出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ARIMA模型与Theil Index模型联合可以有效地预测和评估瓦斯异常涌出态势,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2025年05期 v.36;No.157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S-FAVAR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效应

    肖强;史童;

    基于MS-FAVAR模型,探讨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分析其在不同经济阶段的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EPU通过影响市场预期和投资决策显著改变了宏观经济变量的表现,且在经济扩张和衰退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的冲击特征。MS-FAVAR模型有效弥补了传统FAVAR模型难以捕捉经济非线性特征的不足,能够更全面地刻画EPU的传导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短期内EPU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可能通过激励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潜在动力。建议优化政策透明度与稳定性,加强宏观调控精准性以及提升经济主体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为我国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v.36;No.157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TM32的无人船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胡保玲;刘楚贺;钱鹏程;张平改;苏建飞;徐昊;张静怡;

    由于我国水域辽阔、工作量相对繁杂,而人工作业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设计了一种以STM32单片机为主控板的无人船控制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成本。首先,针对水上无人船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对其整体结构进行规划与设计;在此基础上,搭建该系统的硬件功能模块,以STM32F103C8T6为主控板,搭建GPS模块、IMU模块、无线串口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舵机电路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源模块。然后,对不同的模块进行软件设计分析,以驱动该系统正常工作。最后,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并对所设计的无人船实物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与避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人船控制系统具有低成本、小体积、机动性好的特性。

    2025年05期 v.36;No.157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istwise算法的书目检索关键词权重排序研究

    王国隽;

    在庞大的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时,可能会出现关键词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导致用户选择的关键词与文献内容不完全匹配,检索结果不够精准。为此,提出基于listwise算法的书目检索关键词权重排序方法。采用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词频-逆向文件频率)算法计算书目检索关键词权重,将在线学习方法与listwise算法相结合,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优化排序模型,在online-listwise算法中引入自适应学习率,实现书目检索关键词的精准排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的关键词权值差异始终低于10%,可准确计算出不同关键词权重;不同书目数量下,该方法的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全类别平均正确率)均高于60%;不同检索关键词的排序结果与实际结果匹配数目基本都为15条,全部排序结果中仅存在4条书目偏差,排序结果稳定、精确,符合用户检索要求。

    2025年05期 v.36;No.15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R技术的动画关键帧细节生成方法构建

    解振兴;

    当前常规动画关键帧细节生成法,多依赖关键帧序列提取与像素颜色调整,但因缺乏关键帧特征信息有效融合,细节一致性欠佳。为此,提出基于VR技术的动画关键帧细节生成新方法。引入缩放因子,对三维动画角色骨骼关节度精准调整,实现姿态重构。结合灰色恒定函数提取关键帧边缘信息,并通过加权融合技术有效融合关键帧特征。提取边缘梯度信息,计算新像素颜色值,重构与组合边缘梯度,生成高质量关键帧细节。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生成的关键帧细节边缘梯度相似度高,细节一致性显著提升,为动画制作提供了更可靠的细节生成手段。

    2025年05期 v.36;No.157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云计算+大中台”数据安全防护方法研究

    程广振;

    针对传统数据安全防护方法不足,提出基于国密算法的“云计算+大中台”防护方案。该方案融合智能体决策模型认证身份,确保合法访问。数据采用分组加密与复合变换强化加密效果。引入中央授权机构生成密钥与策略,结合密钥管理,实现双重防护。实验验证,该方法在抵御恶意攻击上表现卓越,远超常规方法。尤其在恶意节点密集环境下,通过多次迭代防护,数据传输的全局信任值显著提升,从0.58跃升至0.83,彰显了其高效、稳定的防护能力,为云计算及大中台数据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5年05期 v.36;No.15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数据抗干扰跳频传输方法研究

    张玉良;王艳兵;

    无线传感网络通过传感器进行目标信息的收集和监测,由于无线传感器常常布置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在各节点对数据传输时采用多跳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受到跳频干扰。研究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数据抗干扰跳频传输方法,以值函数表示通信数据传输状态,定义其所在链路的预期传输期望,在相应状态下以梯度因子选择数据的传输链路。基于信息测量传输距离和数据接受强度,划分通信链路干扰跳频信号源,根据不同攻击类型检查链路干扰频率信号源。在全局角度下聚类干扰频率变化范围,以给定的聚类个数剔除干扰中心,实现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数据的传输,完成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以不同链路完成通信数据传输,当受到不同干扰频率时本研究方法可以实现较大程度的频率调控,保证通信数据的传输时效和传输量,具有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36;No.157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监测应用研究

    王睿;方靖森;

    近年来,疲劳驾驶逐渐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其在疲劳驾驶监测与预警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针对疲劳检测的效率和统计分析疲劳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采用优化后的YOLOv8模型进行高效且准确的人脸检测,进一步通过提取嘴部、眼部的EAR、MAR、PERCLOS等特征值来综合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实时发出预警。经过测试,该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025年05期 v.36;No.157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能纺织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叶婷;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结合,纳米材料和纳米设备的可用性为生产智能纺织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纺织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智能纺织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多种功能和美学价值。研究发现,智能纺织材料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隔热、隔音、转化为建筑结构、改善室内空气、美化建筑立面等多种功能。在美学方面,智能纺织材料展现了彩色美学、意境美学、形态美学和空间美学。智能纺织材料的创新应用不仅拓展了纺织材料的应用范围,还体现了纺织材料与建筑的新关系,展示了人类主体与建筑对象之间的新型交互方式,为未来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05期 v.36;No.157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蜡/陶砂-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魏童童;石军兵;韩振峰;滕士如;

    以切片石蜡为相变材料,陶砂为吸附材料,通过熔融浸渍法制备石蜡/陶砂内核,使用环氧树脂、石墨对内核进行封装和改性制备高导热石蜡/陶砂-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在对复合相变材料综合热性能进行表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环氧树脂和石墨进行封装可以有效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体积稳定性和导热系数。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温度、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随复合相变材料掺量的提高而下降,当掺量为6%(体积分数)时,混合料表面的最高温度下降6℃,同时,该掺量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仍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2025年05期 v.36;No.157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车-桥系统接触点响应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苏瑾彤;李伟;张锐;孙海鹏;杨迪;杨昭乾;

    基于车-桥系统接触点响应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以及受路面粗糙度影响小的优势,同时,区域曲率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对局部损伤的敏感性。基于车-桥系统接触点位移的区域曲率代替直接采用接触点位移曲线,综合有损与无损的接触点位移区域曲率定义损伤定位指标,提出基于车-桥系统接触点响应构建区域曲率的桥梁损伤定位方法。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指标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路面粗糙度和噪声对损伤定位精度的影响。

    2025年05期 v.36;No.157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复合剪切试验的UHTCC与普通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分析

    唐鹏;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常由于性能退化导致其承载能力不断降低,为满足正常使用需求须对结构进行维修加固,加固界面是整体结构加固效果的关键因素。UHTCC不仅具有优良的应变硬化、多微裂缝开展的特点,还具有良好的抗弯耐久性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结构加固中。故采用复合剪切试验的方法探究UHTCC强度、普通混凝土强度及界面处理方式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试件破坏模式及界面粘结强度得到了最适宜的处理参数,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UHTCC强度、界面处理方式均对界面粘结性能有影响,界面处理方式及UHTCC强度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较显著,普通混凝土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界面粘结强度提升效果有限,且基于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建议实际加固过程中采用该种界面处理方式。

    2025年05期 v.36;No.157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混凝土抗滑桩加固边坡支护的受力特征研究

    许佳;许登科;

    设计了两种结构形式的连梁混凝土抗滑桩试件(直线型和拱形),对比分析了抗滑桩的桩后土压力-埋深、桩顶位移-加载级数和桩身弯矩-埋深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两种抗滑桩的桩后土压力都会随着埋深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载荷增加,抗滑桩的桩后土压力峰值逐渐增大;在边坡加固过程中,优先需要考虑边坡滑移面以上区域的安全性。在相同加载级数下,直线型混凝土抗滑桩的桩顶切向位移小于拱形混凝土抗滑桩,而法向位移要明显高于拱形混凝土抗滑桩,约为后者的4倍。直梁钢管桩桩身正弯矩峰值小于拱形钢管桩,而负向弯矩峰值要大于拱形钢管桩。

    2025年05期 v.36;No.15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装配式钢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王宏莹;林鹏;

    共设计了5种不同轴压比的装配式钢混凝土试件,研究了轴压比对装配式钢混凝土试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装配式钢混凝土结构轴压比从0.1增加至0.4,试件的最大承载力逐渐增大;在加载初期,轴压比对装配式钢混凝土结构的刚度退化影响较大,而在加载后期,轴压比对装配式钢混凝土结构的刚度退化影响较小;随着装配式钢混凝土试件的轴压比从0.1增加至0.4,试件的最大水平承载力、屈服荷载逐渐增大,屈服时对应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峰值荷载85%时的水平位移和位移延性系数逐渐减小。根据装配式钢混凝土结构对位移延性系数的要求,在具有抗震需求的地区,轴压比在不大于0.3的前提下,装配式钢混凝土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应该大于3,5组装配式钢混凝土试件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2025年05期 v.36;No.157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周超;

    为了保证高烈度地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以钢管混凝土柱-RC梁型节点为对象,按1/3的缩尺比例设计并制作了10个不同厚度的节点模型。采用多腔式和对拉钢筋式作为试件的主要加劲形式,并使用ABAQU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定义轴向约束和位移。采用荷载-位移混合控制的方法,并在加载试件时观察节点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钢管柱厚度增加,极限承载力逐渐上升,达到12 mm时达到最大,为895 k N。超过12 mm后,极限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因此,12 mm钢管柱厚度可以保证高烈度地区钢管混凝土柱-RC梁框架节点的最佳抗震性能。

    2025年05期 v.36;No.157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隔震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叶飞;孙轶;梁巧真;冯慧;王鑫然;

    针对现浇隔震墙施工中施工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式隔震墙框架结构。通过4次全尺寸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装配式隔震墙框架结构架的滞回能耗、刚度退化和变形能力。结果表明:装配式隔震墙结构柱试件具有良好的面内抗震性能。增设现浇结构柱对隔震墙体的屈服荷载提高了70.18%,并使屈服位移减少34.17%。试件C的最大刚度较试件B、试件M、试件F分别增加了808.10%、246.75%、237.88%,进一步说明现浇构造柱可以约束砌体隔震墙的变形。且无任何结构柱的隔震墙框架结构或装配式结构柱的破坏主要是由水平滑动裂缝引起的。与现浇结构柱试件相比,装配式隔震墙结构柱试件在相同漂移下具有较低的损伤特性。有限元模拟可以有效地拟合试件的破坏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建筑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36;No.157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

    马鹏飞;黎娟;

    旨在评估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收集本院2022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加硫酸镁,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评估两组在治疗有效率、炎症标志物(IL-6、IL-7、TNF-α、hs-CRP)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哮鸣音、胸闷、咳嗽、喘息)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头痛头晕、皮疹)发生率的差异。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治疗有效率(98.04%VS 82.35%,P<0.05)、炎症标志物改善(P<0.05)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025年05期 v.36;No.157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开窍清心胶囊治疗痰气交阻型抑郁症50例疗效观察

    宏亚丽;袁岳鹏;李虹静;万美霞;

    观察开窍清心胶囊治疗痰气交阻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将100例痰气交阻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开窍清心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后,观察并记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统计分析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相比于治疗前,2组患者在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后的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同组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后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7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窍清心胶囊治疗痰气交阻型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

    2025年05期 v.36;No.157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延续性护理在庆阳地区产褥期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婷婷;杨艳妮;

    探讨延续性护理信息化模式在庆阳地区产褥期初产妇当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庆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22年2月—2022年9月间接收的200例初产妇为样本,按照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随机抽取。观察组初产妇接受基于医院-家庭一体化的信息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而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ESCA)评分、初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育儿能力、心境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实施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初产妇的E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育儿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境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有了显著提升(P<0.05)。基于医院-家庭一体化的信息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庆阳地区产褥期初产妇产后管理水平和育儿质量都能明显地提高,对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医疗服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5期 v.36;No.157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与其他

  • 高阶思维导向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探索

    刘浩锐;刘馨;杨娜娜;贺立群;李妮;

    针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挑战,提出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基于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法,构建了分层进阶的内容体系,通过项目式学习和案例教学,促进学生从记忆、理解向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新模式和项目式实验教学新模式,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验项目,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改革策略有助于学生在机械工程材料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为其未来的专业发展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支持。

    2025年05期 v.36;No.157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数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融合教学实践

    张彩霞;李世利;安会明;赵莉;

    “新工科”建设需要探索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优质的课堂教学是“新工科”建设基础。为了建设优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通过“三角函数”的理论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机构运动简图的融合,实现“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函数的极限”思维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融合,构建出了相关知识点的系统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数学与机械设计基础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25年05期 v.36;No.157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理念的微分几何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张德燕;宋与林;吴天佳;卓泽朋;

    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探索微分几何课程的教学设计。以空间曲线的曲率为例,形成“提出问题(成果目标)—分析问题(自我实现)—解决问题(成果评价)—课后作业(实践应用)—教学反思”的闭环设计。基于OBE理念的微分几何教学设计,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了过程能力的考核,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2025年05期 v.36;No.157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理念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创新研究

    卜婷;杨建霞;刘海卿;龚磊;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医学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负责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未来在相关行业工作提供必要的工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网络教学结构的优化和现代教学方法的进步,秉承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专注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渗透思政教学元素,构建以学生主体、教师引领的教学框架模式是针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

    2025年05期 v.36;No.157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模型的奥运女子400M跑竞技实力发展研究

    颜善青;宋庆龙;

    运用灰色规划、Verhulst等模型,对历届奥运女子400 M跑项目的区域奖牌分布及夺牌成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项目竞技实力,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历届夺牌成绩呈上升趋势,后期大概率会出现实力断层现象;国内的年轻态势,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灰色0-1规划用于区域竞技实力预估的研究中,是一种创新型尝试,其中矩阵的行列式排布是关键;灰色Verhulst模型对运动成绩的预估更具有合理性;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处理趋势问题上更加便捷。这对国内女子400 M跑项目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同时,也促进了灰色系统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

    2025年05期 v.36;No.157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